当前位置:苹果热点网 > 软件 > 罗晋新剧《天下长河》同是康熙的棋子,为何陈潢用过就弃,他却能笑到最后!

罗晋新剧《天下长河》同是康熙的棋子,为何陈潢用过就弃,他却能笑到最后!

更新时间:2022-12-05 10:58:28浏览次数:255+次

  电视剧《天下长河》最让人意难平的结局,不是陈潢英年早逝,而是他和于振甲都是憨直的性子,他一心治理黄河,却英年早逝;而于振甲却来摘桃子,最终却笑到了最后。
 
  为何?
 
  意难平,不公平!
 
  懂的认‘错’
 
《天下长河》
 
  陈潢是河伯投胎,治理黄河的技能无人能及,这也是当初靳辅推荐他,康熙欣赏他,提拔他的原因。
 
  但陈潢的根骨太硬了,他恃才傲物,只管治河不管人,和靳辅搭档,他的弱点还不明显,一旦离开靳辅的护佑,以陈潢的性子,能被人打成筛子。
 
  陈潢早逝,1是因为常年在河边行走,积劳成疾,身体落下了很多病根;2是因为他太执拗,不会低头,犯了康熙的忌讳。
 
  人再牛掰,也无法脱离社会属性,社会角色独立存在。
 
  陈潢是治河天才,但前提是康熙愿意用他,他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。
 
  他明知抗旨不遵会有生命危险,可他依旧一意孤行,他不是意气用事,而是胸有沟壑,不愿用百万苍生,换他的朗朗前程。
 
  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,有得有失,陈潢的选择令人敬佩,但他却同时自断了生路。
 
  现实中诸如陈潢这般外方内也方的人,大多混的不如意。
 
  坚守太多,不懂变通的人,除非他成为执棋者,可以制定游戏规则,否则,寸步难行。
 
  客观来讲,于振甲的性格和陈潢极其相似,2人都有点目中无人的执拗劲儿,但于振甲妙在懂得认‘错’。
 
  靳辅陈潢治河时,遇上洪水,他们要炸掉于振甲辖县的大坝来泄洪。
 
  于振甲浑劲儿上来,死活不依,带着一帮子人堵在大堤上,阻止陈潢,结果桃源县保住了,别的地方却因为他,死伤数百万。
 
  事后,于振甲没有半丝悔恨之意,在他看来,他是一县之首,保护桃源县的百姓,是他的责任,而河道的事情,不归他管,他也管不着。
 
  康熙气的骂他:不顾别人的死活,只顾自己的民声,你算个什么东西!
 
  显然,康熙看不上他,但奇怪的是,康熙却没杀他,反而让他深入因为洪水而产生疫情的地方,将功赎罪。
 
  于振甲能耐一般,但为人可信,只要把他放对地方,他就会成为一颗闪闪发光的金子。
 
  康熙御人有术,于振甲在他的重用之下,不负所望,把康熙交代他的事情办的很漂亮。
 
  奈何于振甲本人,缺点自知之明,颇有点陈潢那样骄傲自得的性子。
 
  后来,康熙让他治河,他没有推诿,信誓旦旦的去了,把先前靳辅和陈潢打下的基础拆了个底朝天,结果,黄河又泛滥了,淹了数万亩良田,死伤无数。
 
  于振甲羞愧难当,2次投河未果,再次跪在康熙跟前:您杀了我吧!
 
  于振甲是真心有错,确实背负罪责,可他2次下跪认错,都在无意间讨好了康熙:
 
  皇帝不怕臣子无能,就怕臣子有才还有二心,于振甲对康熙忠诚,及时认错,在康熙看来,此举善莫大焉。
 
  康熙今非昔比,他要保于振甲,旁人必不敢多言。
 
  由此,于振甲2次死里偷生,恰是因为他无意间掐准了康熙的脉搏,懂得认错,大大的满足了康熙心里那股‘身为帝王,执掌生杀大权’的无上威仪。
 
  比起陈潢抗旨不遵,挑衅康熙的权威,于振甲懂得适时服软,低头认错来看,他能笑到最后,却在意料之中。
 
  贵人力‘保’
 
  陈潢有治理黄河的大才,他是踏实做事的人,不屑社交,更不懂攀附权贵。
 
  他能有如此成就,1靠靳辅帮忙,2靠高士奇策应,3靠康熙兜底。
 
  但他治理黄河时,康熙根基不稳,并不能百分之百护住他。
 
  而于振甲则不然。
 
  于振甲的迂腐气,让很多人避而远之,被孤立的他,无形中成了康熙心中的香饽饽。
 
  没有依附就不涉党争,憨直的于振甲,莫名成了康熙手中的利剑:指哪儿打哪儿,只唯康熙的命令是从。
 
  这样听话的人,才是康熙想用的人。
 
  哪怕于振甲不懂社交,哪怕因他之故,黄河泛滥让数百万百姓无辜丧命,康熙也依然力保他。
 
  细细想来,康熙保的不是他,而是自己手中那把趁手好用的剑。
 
  于振甲抱上了金大腿,而陈潢却不屑为之。
 
  官c如职场,有时候不站队才致命。
 
  陈潢也好,于振甲也罢,都是康熙成就至尊皇权路上的棋子。
 
  被利用的价值,决定了他们生命的长短。
 
  可惜陈潢固执,不愿俯首;于振甲虽迂腐,却懂得认错。
 
  才能决定地位,态度却能决定一切。
 
  陈潢落得英年早逝的结局,是他自己求来的;前人栽树后人乘凉,于振甲能笑到最后,却是他自己修来的!
 
  2人同样都是憨直的性子,同样都是低头做事不抬头社交的人,结果却大为不同!
 
  只能说:人生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,这才是最残酷也最现实的现实!